传统武术在现代健身中的作用发表时间:2019-05-23 18:15 传统武术是由祖先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可强身健体,防御自卫。以旨在提高自身技击能力的主体价值,体现一种体用兼备的传统武术文化精神的人体活动。中国流传有很多拳种,年代悠久,风格独特。武术是体育项目,它明显区别于使人致伤致残的实用技击技术。传统武术套路运动中尽管包含丰富的技击方法,但其宗旨是通过演练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攻防能力。 传统武术在现代健身中的作用: 一、传统武术的健身性、科学性 所谓“健身性”,就是遵循人体发展的生物学规律,通过积极的、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达到促进人体正常生长,良好发育、和谐发展、延年益寿之目的。传统武术多以阴阳二气合理运动为理论依据,在套路编排上符合人体正常运动机能和养生科学,通过伸张经脉和合理运气,起到精神和内脏自我调理作用,从而达到治病防病,延年益寿之目的。武术长拳套路练习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各种动作,特别适合青少年儿童练习。在练习时,人体各部位几乎都参与活动。系统地进行武术锻炼,对人的速度、柔韧、力量、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都有较大提高,也可促进少年儿童的成长与心肺功能的正常发育。因此,传统武术为具体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注入了一项具体而行之有效的实际内容。 二、传统武术的养生性、疗病性 传统武术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在练习时,它既讲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武术特别强调既修内在心神意气,也修外部的筋骨肌肤。如少林拳要求,“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中国武术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的各种动作紧密结合,协调一致,到内外合一,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锻炼身心,从而达到健体疗病,陶冶情操的目的。武术作为一种强体健身的体育项目,大量实践已经证明,经过长年系统的练习,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健肌肤、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气血、振精神。能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各项身体素质,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调养。经常练习传统武术,不但可以加强神经、血液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疾病的防治,而且可以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现象,增进体内物质的代谢,预防和治疗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尤其对肺组织的弹性、胸活动度、肺的通气功能及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此外,它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以及关节活动也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传统武术符合人体养生科学,能增强人体的素养,满足人们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心理渴望。 三、传统武术的娱乐性、审美性 传统武术很多拳种有娱乐观赏的作用,由于它圆活和顺、松静自然、意气相通、松紧适度、延绵舒缓、真实的美感等都可使人们获得身心情感上的满足,达到娱乐身心、陶冶情操之目的。除可取得健身和健美等效益外,客观上提供了相聚和交流的机会。 传统武术的练习不仅能使人体美得到改善,得到审美享受;而且也使追求美的天性得以满足。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它对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